孩子胆小、怕黑怎么办?
2021-10-04
每日早教之孩子胆小怕黑怎么办?
新手宝妈经常苦恼的一些问题,来做专业育婴咨询。比方说以下情况:
孩子晚上睡觉一定要有人陪,关灯就说怕黑;
带他出去玩彩虹滑梯,迟迟不敢下去,跟他说害怕就不玩了,他却坚持想玩,就是不敢尝试;
来到陌生的环境,孩子变得很局促,跟在大人后面,赶也赶不走;
经常有父母抱怨,为什么孩子刚出生的时候,无知无畏,天不怕地不怕,可是到了2岁之后,就畏手畏脚,胆子那么小?
01
害怕,是孩子成长
必然会遇到的情绪
孩子在成长过程中,总是伴随着很多恐惧,1岁时候怕生,2岁左右不敢尝试新事物,3岁左右不敢公开发言,4岁之后突然怕黑……
每当看到孩子胆怯、畏缩,很多父母就会经常鼓励孩子勇敢大方,鼓励不成,就恼凶成怒,给孩子贴上“胆小”的标签。
心理学家贝科尔说:“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,很可能就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。”
父母的话,对孩子有着非常强的心理作用,所以面对孩子的胆小怕黑,父母一定不要去贴标签。
其实,害怕、恐惧、怕黑,并非孩子胆小,而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情绪。
那么,孩子成长过程中,为何会突然变得胆小呢?
1、心理认知发展必然
0-6岁的孩子会经历一个非常重要的敏感期,即自我意识敏感期。当敏感期来临的时候,孩子会将“我”这个词汇发挥到极致。
他们以自我为中心,几乎将全部的热情和精力都集中在了自我的建构中。
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活动,还处于感知动作思维水平,只限于通过自己的双手和感官进行体验。
初生牛犊不怕虎,说的就是这个阶段的孩子。
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,以及对周围世界的不断探索,他会发现自己同这个世界是分离的,有很多事情不是以自己为中心,也有很多事情是孩子不能掌握的。
孩子由之前的无知无畏,到出现害怕、胆小,这表明孩子的心理认知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。
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,孩子的心理发展是一个“去自我中心化”的过程。
当某一天,突然发现孩子胆子变小了,你应该高兴才对,这表明孩子的心理认知又有了新的发展。
因此,父母千万不要随意给孩子贴上“胆小”的标签,如果父母能够了解孩子成长的阶段性特点及表现,在面对孩子的很多难题时,就能得心用手的解决。
2、孩子缺乏安全感
说起孩子的安全感,或许家长都不陌生。
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曾经指出:“安全感并不是天生的,安全感建立在孩子幼年时期,特别是在孩子3岁前。”
安全感建立的基础,是孩子早期与父母形成的健康依恋关系。
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,难免会出现顽皮、淘气行为,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听话,常常喜欢吓唬孩子。
“你不听话是吧,一会带你去医院,让医生给你打针。”
“再不安静,警察就来敲门,过来抓你了!”
大人们的随口一句恐吓,孩子深深记在了心里,扎根心底的恐惧,让他们越来越胆小。
在前段时间,刷抖音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各种“吓唬”式教育孩子的花样。
比如,专治孩子不吃饭的“狠招”:妈妈给孩子喂饭,孩子不吃,妈妈也不着急,转头喂旁边的爸爸或者毛绒玩具,假装爸爸或玩具也不吃饭。
随后,妈妈将勺子放下,对着爸爸或玩具一顿暴揍,一旁的孩子都看得惊呆了。
有的家长忍不住大笑:这招虽然损,但真灵!
对孩子来讲,幼小的心灵会埋下阴影,会感到极大的不安与畏惧。
这些吓唬的话和行为,如同鬼魅一般,会在孩子人生某个阶段里,唤醒内心的恐惧。
02
三个方法入手,
帮助孩子克服胆小
教育孩子,不能追求简单粗暴,只图一时之效。
要明白,你在教育上偷的懒,今后都会加倍地回报在孩子和自己身上。
面对胆小、怕黑的孩子,父母正确的引导,可以让孩子走出恐惧,迎来他勇敢的人生。
下面三个方法,家长们可以尝试一下。
1、接纳和肯定孩子的情绪
接纳和肯定孩子胆小、怕黑的情绪,是迈出解决问题的第一步。
可能有的家长面对孩子胆小的时候会说,“有什么可怕的”,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的事情,对孩子而言却是巨大的恐惧。
遇到问题的时候,孩子肯定会产生情绪,作为父母只需肯定孩子当下的情绪,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认可、被尊重。
当孩子安静下来之后,再想办法找出孩子害怕的根源是什么,那么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。
2、多鼓励、信任孩子
一直觉得,唯有鼓励和信任,才是养娃的终极武器。
父母的鼓励,能让孩子打心底里认为自己是优秀的,也会让孩子坚定自己想要奋斗的方向和目标。
如果你家有一个胆小的孩子,就更应该在生活中多鼓励孩子尝试做各种事情。
当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无条件的爱和信任,内心会充满安全感,自然会增添很多面对外界的勇气与胆量。
孩子是一粒种子,你给他施什么样的肥料,他会随之长出对应的枝干和树叶!
如果你想让孩子向阳而生,那么就要给他提供足够的土壤、养分和阳光,让他感受到你的信任和鼓励。
3、了解敏感期,解决90%的育儿困惑
蒙台梭利博士认为,孩子在成长的特定阶段,主要是0-6岁,会对某种特定技能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或学习能力,这就是敏感期。
父母抓住孩子成长的敏感期特点,所有的养育都能事半功倍!
当孩子表现出任性、哭闹、暴脾气,对某种事物特别较真,一定要按照之前的顺序摆放的时候,你要知道这是孩子秩序敏感期来临。
当孩子对什么都说“不”,变得自私、不听话、不喜欢分享,如果你知道这是孩子自我意识敏感期来临,你就会明白孩子的行为,少一些焦虑。
当孩子常把“屎尿屁”等词挂在嘴边,喜欢说“坏话”放“狠话”,如果你知道这是孩子进入诅咒敏感期了,你就会少一些动怒,多一些冷静。
同样的道理,当孩子一到黑暗的空间,稍有一点风吹草动,就会想象成怪兽在靠近,而感到害怕。
你要明白,3-6岁的孩子,恐惧多来自他们无限的想象力,可他们又暂时无法分辨现实和梦幻;
孩子经常会把假象的东西和日常的经历进行叠加,丰富的想象力就会让他们在黑暗里更加害怕。
为人父母,都应该去学习和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,当你了解了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需求的时候,才能给予孩子更好帮助。
每日早教之孩子胆小怕黑怎么办?
新手宝妈经常苦恼的一些问题,来做专业育婴咨询。比方说以下情况:
孩子晚上睡觉一定要有人陪,关灯就说怕黑;
带他出去玩彩虹滑梯,迟迟不敢下去,跟他说害怕就不玩了,他却坚持想玩,就是不敢尝试;
来到陌生的环境,孩子变得很局促,跟在大人后面,赶也赶不走;
经常有父母抱怨,为什么孩子刚出生的时候,无知无畏,天不怕地不怕,可是到了2岁之后,就畏手畏脚,胆子那么小?
害怕,是孩子成长
必然会遇到的情绪
孩子在成长过程中,总是伴随着很多恐惧,1岁时候怕生,2岁左右不敢尝试新事物,3岁左右不敢公开发言,4岁之后突然怕黑……
每当看到孩子胆怯、畏缩,很多父母就会经常鼓励孩子勇敢大方,鼓励不成,就恼凶成怒,给孩子贴上“胆小”的标签。
心理学家贝科尔说:“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,很可能就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。”
父母的话,对孩子有着非常强的心理作用,所以面对孩子的胆小怕黑,父母一定不要去贴标签。
其实,害怕、恐惧、怕黑,并非孩子胆小,而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情绪。
那么,孩子成长过程中,为何会突然变得胆小呢?
1、心理认知发展必然
0-6岁的孩子会经历一个非常重要的敏感期,即自我意识敏感期。当敏感期来临的时候,孩子会将“我”这个词汇发挥到极致。
他们以自我为中心,几乎将全部的热情和精力都集中在了自我的建构中。
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活动,还处于感知动作思维水平,只限于通过自己的双手和感官进行体验。
初生牛犊不怕虎,说的就是这个阶段的孩子。
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,以及对周围世界的不断探索,他会发现自己同这个世界是分离的,有很多事情不是以自己为中心,也有很多事情是孩子不能掌握的。
孩子由之前的无知无畏,到出现害怕、胆小,这表明孩子的心理认知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。
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,孩子的心理发展是一个“去自我中心化”的过程。
当某一天,突然发现孩子胆子变小了,你应该高兴才对,这表明孩子的心理认知又有了新的发展。
因此,父母千万不要随意给孩子贴上“胆小”的标签,如果父母能够了解孩子成长的阶段性特点及表现,在面对孩子的很多难题时,就能得心用手的解决。
2、孩子缺乏安全感
说起孩子的安全感,或许家长都不陌生。
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曾经指出:“安全感并不是天生的,安全感建立在孩子幼年时期,特别是在孩子3岁前。”
安全感建立的基础,是孩子早期与父母形成的健康依恋关系。
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,难免会出现顽皮、淘气行为,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听话,常常喜欢吓唬孩子。
“你不听话是吧,一会带你去医院,让医生给你打针。”
“再不安静,警察就来敲门,过来抓你了!”
大人们的随口一句恐吓,孩子深深记在了心里,扎根心底的恐惧,让他们越来越胆小。
在前段时间,刷抖音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各种“吓唬”式教育孩子的花样。
比如,专治孩子不吃饭的“狠招”:妈妈给孩子喂饭,孩子不吃,妈妈也不着急,转头喂旁边的爸爸或者毛绒玩具,假装爸爸或玩具也不吃饭。
随后,妈妈将勺子放下,对着爸爸或玩具一顿暴揍,一旁的孩子都看得惊呆了。
有的家长忍不住大笑:这招虽然损,但真灵!
对孩子来讲,幼小的心灵会埋下阴影,会感到极大的不安与畏惧。
这些吓唬的话和行为,如同鬼魅一般,会在孩子人生某个阶段里,唤醒内心的恐惧。
三个方法入手,
帮助孩子克服胆小
教育孩子,不能追求简单粗暴,只图一时之效。
要明白,你在教育上偷的懒,今后都会加倍地回报在孩子和自己身上。
面对胆小、怕黑的孩子,父母正确的引导,可以让孩子走出恐惧,迎来他勇敢的人生。
下面三个方法,家长们可以尝试一下。
1、接纳和肯定孩子的情绪
接纳和肯定孩子胆小、怕黑的情绪,是迈出解决问题的第一步。
可能有的家长面对孩子胆小的时候会说,“有什么可怕的”,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的事情,对孩子而言却是巨大的恐惧。
遇到问题的时候,孩子肯定会产生情绪,作为父母只需肯定孩子当下的情绪,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认可、被尊重。
当孩子安静下来之后,再想办法找出孩子害怕的根源是什么,那么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。
2、多鼓励、信任孩子
一直觉得,唯有鼓励和信任,才是养娃的终极武器。
父母的鼓励,能让孩子打心底里认为自己是优秀的,也会让孩子坚定自己想要奋斗的方向和目标。
如果你家有一个胆小的孩子,就更应该在生活中多鼓励孩子尝试做各种事情。
当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无条件的爱和信任,内心会充满安全感,自然会增添很多面对外界的勇气与胆量。
孩子是一粒种子,你给他施什么样的肥料,他会随之长出对应的枝干和树叶!
如果你想让孩子向阳而生,那么就要给他提供足够的土壤、养分和阳光,让他感受到你的信任和鼓励。
3、了解敏感期,解决90%的育儿困惑
蒙台梭利博士认为,孩子在成长的特定阶段,主要是0-6岁,会对某种特定技能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或学习能力,这就是敏感期。
父母抓住孩子成长的敏感期特点,所有的养育都能事半功倍!
当孩子表现出任性、哭闹、暴脾气,对某种事物特别较真,一定要按照之前的顺序摆放的时候,你要知道这是孩子秩序敏感期来临。
当孩子对什么都说“不”,变得自私、不听话、不喜欢分享,如果你知道这是孩子自我意识敏感期来临,你就会明白孩子的行为,少一些焦虑。
当孩子常把“屎尿屁”等词挂在嘴边,喜欢说“坏话”放“狠话”,如果你知道这是孩子进入诅咒敏感期了,你就会少一些动怒,多一些冷静。
同样的道理,当孩子一到黑暗的空间,稍有一点风吹草动,就会想象成怪兽在靠近,而感到害怕。
你要明白,3-6岁的孩子,恐惧多来自他们无限的想象力,可他们又暂时无法分辨现实和梦幻;
孩子经常会把假象的东西和日常的经历进行叠加,丰富的想象力就会让他们在黑暗里更加害怕。
为人父母,都应该去学习和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,当你了解了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需求的时候,才能给予孩子更好帮助。
上一篇: 公司小儿推拿课,大姐的学后感
下一篇: 多大的孩子可以吃月饼呢?